传输线巴伦的匝数比问题和拧线问题

天线

因为匝数比的平方是阻抗比,传输线方式,两股,或者三股,N股拧在一起后在首位依次串接,这样主要是减少的s21损耗。直接分开绕不同的线圈理论上也能达到阻抗变换的目的,不过插入损耗s21在10几db以上(实测过)。

这里有个问题,如果是整数倍,比如2被,3倍,4倍。阻抗比分别是:4,9,16.

如果阻抗比开方后不是整数呢。比如300->50欧。

这个比可以想成是100:41,或者近似为10:4,5:2。也可以想成是1/0.41=2.439,这个恰好是 根号(300/50)

这都是数学问题,实际制作,其实也不是理想化的。

关键问题时,如何按传输线的模式,将这个匝数拧在一起呢?

注:标识的匝数只是比例基数。需要按实际情况测试试绕决定。

因为匝数增多时,提升低端传输,同时会增加高频段插入损耗。

疑问:不知道我理解的开方非整数倍的拧线方式是不是按图2所示,后续再测试,再考虑。补充。先备注下来写在这里。

**补充,考虑到匝间线间要密切耦合,又改为下图这样,耦合更紧密。

意思就是换算成最小绕组匝数的N倍来拧在一起,加强线间耦合,减少s21插入损耗。

匝数如果不拧在一起,或者拧了部分,有部分不拧在一起的话,实际测试,s21损耗增加比较大。

我们假设有以下的变比:

1:0.2 换成 5:1,拧线:5*1 :1*1 注意:1为拧线的长度或者说匝数。需要几倍,就首位相串,下同。

1:0.4 换成10:4,即5:2 5*1:2*1

1:0.3换成10:3,即10*1 : 3*1, 或者用3:1,也会近似靠近阻抗变比。

1:0.4,换成10:4,即5*2 : 2*2

1:0.5 换成2:1 即2*1 : 1*1

1:0.7 换成10:7

实际制作,不会是理想的匝和比,而且会引入感抗,容抗,必须以网分测试为最准。

测试方法:s11,接终端阻抗,测s11发射最小。就达到了阻抗变换的目的。

插损,两个一模一样的转换器背靠背接上,测s21损耗最小。

频率,不同频率,实际制作有巨大差异的。不会是理想的一个变压器。耦合线也不是理想的。